《精神训》是《淮南子》中的一篇,以下是其部分原文及逐句感悟: 原文 古未有天地之时,惟像无形,窈窈冥冥,芒芠漠闵,澒蒙鸿洞,莫知其门。有二神混生,经天营地;孔乎莫知其所终极,滔乎莫知其所止息。于是乃别为阴阳,离为八极,刚柔相成,万物乃形。烦气为虫,精气为人。 感悟 这段描述了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,以及阴阳二神创造万物的过程。感悟到宇宙的起源是神秘而宏大的,人作为精气所生,在宇宙中有着独特的地位,应敬畏自然和生命的起源。 原文 是故精神,天之有也;而骨骸者,地之有也。精神入其门,而骨骸反其根,我尚何存?是故圣人法天顺情,不拘于俗,不诱于人,以天为父,以地为母,阴阳为纲,四时为纪。 感悟 指出精神源于天,骨骸源于地,人死后各归其源。圣人则以天地为准则,顺应自然。这启示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,不过分受世俗和他人影响,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独立。
原文 夫静漠者,神明之宅也;虚无者,道之所居也。是故或求之于外者,失之于内;有守之于内者,失之于外。譬犹本与末也,从本引之,千枝万叶莫不随也。 感悟 说明静漠、虚无是精神和道的居所,追求外在会迷失内心,守内心可能忽略外在,但内心是根本。就像树根与枝叶的关系,根本稳固,外在自然会随之发展。这教导我们要注重内心精神的修养,以内心的宁静和对道的体悟来应对外界。 原文 夫孔窍者,精神之户牖也;而气志者,五脏之使候也。耳目淫于声色之乐,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。五脏摇动而不定,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。血气滔荡而不休,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。 感悟 阐述了人体的孔窍、气志与精神、五脏的关系,过度沉迷声色会使精神外驰。这提醒我们要节制欲望,避免被外在的物质享受所迷惑,保持精神的内守,以维护身心的健康和平衡。 原文 夫悲乐者,德之邪也;而喜怒者,道之过也;好憎者,心之暴也。故曰:“其生也天行,其死也物化,静则与阴俱闭,动则与阳俱开。” 感悟 认为悲乐、喜怒、好憎等情绪如果过度,就会偏离道德和道。人应顺应自然的运行和变化,动静有时。这让我们明白要保持情绪的平和,不过分悲喜、喜怒,以自然的心态对待生死和万物的变化。
感谢大家阅读欣赏!分享智慧,传播正能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阳网-手机股票配资平台-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